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星星制冷”)的物联网系统后台,实时监测所售冷柜的运行情况,一旦出现问题,后台将会立刻报警,通知星星制冷和对应企业,避免因冷柜故障造成损失。
靠着高品质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实力,星星制冷的产品遍布北美、欧洲、东南亚众多国家和地区,高铁列车、奥运村、世博展馆里也有星星制冷的身影。
2016年~2018年,星星制冷年营收连续实现30%以上的增长。尽管如今国际经济形势复杂,但今年1~8月,星星制冷营收仍同比增长超过20%。这样的增长得益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,近年来,星星制冷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。
引入现代管理体系扩大海外市场份额
“星星制冷从2016年起迅速增长,源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巨大转变。”星星制冷总经理杨文说,2016年以前,星星制冷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,人员臃肿、流程繁杂,“地摊式”作业让企业竞争力难以提升,公司连续多年营收增长缓慢。
这时,杨文发现同样生产商用制冷设备的韩国某公司员工虽不多,但产品品质优异,产量也非常高。企业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管理上,痛定思痛,杨文决定突破桎梏,变革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。“改革虽然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,但是不创新,企业只能止步不前。”杨文说。
2013年,星星制冷与该韩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引进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,建立了KPI考核体系,对员工人均效能、工作质量、废品率等进行全面考核,并建立ERP企业管理系统,让企业整个生产制造流程清晰可控。
此外,星星制冷还高薪聘请2名韩国专家,对车间的作业模式全面改造,对产品标准化、工艺管控、质量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梳理与改善,实现了流水线的作业模式。
“改革后,星星制冷员工从1250人减少到950人,产品品质却提高了15%,人均效能大幅提升。”杨文说,只用了2年时间,星星制冷产品质量水平就获得大幅提升,产品出口后的维修率低于平均水平,为经销商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。在国际商用制冷设备市场上,星星制冷竞争力提升明显。
伴随着品质的提升,星星制冷的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,2016年起海外出口额保持着每年30%的增速。尽管如今国际经济形势复杂,但今年1~8月,星星制冷对外出口仍同比增长超过20%。
智能化让企业跑出“加速度”
“不需要去工厂巡视,拿着手机,就可以了解车间里每个订单的生产、出货情况。”在星星制冷办公室,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展示企业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,该系统能实时反映车间生产效率、工艺情况、质量指标。
不同于家用制冷设备,商用制冷设备市场需求总量小、容量设计要求高、个性化定制需求明显,多品种、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成为商用制冷行业的生产模式。
“从营业成本考虑,商家往往在开业前,才最终敲定工程合同,购买商用制冷设备,因此对交货周期要求非常高。”杨文说,2014年起,为缩短交货周期、提高竞争力,星星制冷就开始试水全链条式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。
从接单开始,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根据不同订单交货时间,智能安排柔性生产,自动计算好时间,保障每个订单按时完成。同时,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还将销售和生产环节打通,“业务员在销售时下单,信息实时反馈到生产基地,总部就会安排库存、生产。”杨文说,这极大地有利于企业安排现有物料进行生产,减轻库存压力,提升生产效率。客户订单还将生成对应条码,业务员可据此跟踪订单的全过程,将生产进度及时迅速反馈给客户,既减少了时间成本,又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。
“通过从销售到产品生产和运输环节的协同,从客户下订单到交付产品的时间周期缩短了25%。”杨文说,由于运用了该系统,企业产能提升了2倍。
以新兴技术支撑产品升级
超市打烊,冷柜里的灯需要一一关闭,手动关灯太繁杂怎么办?“星星制冷的冷柜装了传感器,可利用手机APP控制,实现远程一键开关灯、调节温湿度、除霜等。”星星制冷副总工程师胡勇军说。
“智能物联制冷设备将是企业下一步的研发方向。”杨文说,2017年起,星星制冷就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小组攻关物联网等智能系统。近年来,星星制冷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,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。日前,星星制冷为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定制化冷柜,内装有传感器和摄像头,当食品进出冷柜时,能进行实时扫描和检测,自动登记数据,还能在食品即将过期前预警。
“如今,星星制冷的冷柜已实现智能调温,能根据冷柜存放的物品不同,自动调节冷柜温度。”杨文说,由于不同食物所需要的冷藏温度不同,频繁调节温度相当繁琐,为破解用户使用痛点,公司迅速组织团队对此进行攻坚研发。“如何智能识别不同场景自动调节温度,是星星制冷攻关难点。”胡勇军说,如今新型冷柜装有摄像头,可对食物进行扫描,针对不同的物品自动调节合适的温度。
“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平台等新兴技术不断赋能企业转型升级。”杨文说,未来,星星制冷还打算利用人工智能全面改进生产线,通过机器人智能识别不同订单,实现定制化的自动化生产。